1. <sub id="pieu2"><del id="pieu2"></del></sub>

      2. <thead id="pieu2"></thead><sub id="pieu2"></sub>

        1. 你好!歡迎進入連云港景悅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新聞動態 首頁 > 新聞動態
          重磅,一帶一路下氯化鉀行業的驟變
          發布時間:2023-04-17   瀏覽:367次

            2016年中旬,中核集團旗下核工業203研究所宣布,經過兩年半實地踏勘、綜合研究及野外勘查等工作,該院老撾項目組在老撾首都萬象以東40公里的亞洲鉀鹽公司的探礦權內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控制的氯化鉀資源儲量達1.96億噸的超大鉀鹽礦,配合中國與老撾間鐵路線的搭建,有望使老撾成為我國海外的鉀肥生產、供給基地。

            據介紹,老撾項目組2015年開始對勘查區開展普查工作,2016年6月完成北部勘查區礦段詳查野外工作,并取得成果,初步控制的氯化鉀資源儲量達1.96億噸??辈閰^共實施1:5萬重力測量206平方公里,精度電磁頻譜剖面測量59.4公里,施工鉆孔12個(累計深度6300米),揭露礦體平均厚度74.95米,首 批樣品氯化鉀平均品位17%以上。

            根據老撾地礦司提供的普查區資源量估算表,結合國土資源部儲量評審評審慣用的區塊法,估算出該礦權區遠景資源儲量可達7.88億噸。按40%系數折算,基礎儲量可達3.15億噸。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在其網站發布的2015年各國鉀礦儲量表推算,這一數字將位列前列。

            據了解,亞洲鉀鹽公司于2014年獲得了由老撾地礦司頒發的萬象地區鉀鹽礦探礦權證,其母公司為亞洲鉀鹽投資集團,該集團具有雄厚的中資背景。核工業203研究所創建于1974年,地處陜西省咸陽市。該所是中核集團在西北地區的鈾礦資源評價、勘查、科研、環境評價和放射性資源。

            中國海外找鉀戰略在老撾成功布局《中國鉀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表示,鼓勵企業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引導下“走出去”,開發利用境外鉀鹽礦資源,形成國內生產、海外建廠和外貿進口“三足鼎立”的格局,爭取在鉀鹽行業的話語權。

            值得關注的是,老撾處于“一帶一路”的沿線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在中國未來地緣政治角力中將起到特別的作用。亞洲鉀鹽公司負責人表示,“中國以往進口的主要來源是俄羅斯、加拿大等國,但中國的鄰國老撾卻是東南亞地區的鉀肥生產,鉀鹽礦儲量也豐富。老撾地處亞洲位置,如果該礦區能順利獲得產出并投入鉀肥生產,將大大減少中國進口鉀肥的花費和時間成本,在滿足國內鉀肥需求的同時,也能促進東南亞工農業及經濟發展。此外,礦區所處位置交通便利,距離首都萬象僅40公里,臨近萬象火車站,13號高速公路貫穿礦區,在控制成本方面更有優勢?!?/p>

            老撾鉀鹽資源豐富,政策環境較好,工業開發潛力較大,與已被境外大公司“瓜分”資源的傳統鉀鹽產量大國相比,老撾更適合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目的地。2001年,中老兩國簽署了《萬象盆地鉀鹽開發勘查及可行性研究協議》,中國企業開始進入老撾發展鉀鹽工業。2003年中國完成了萬象平原鉀鹽資源的地質勘查,探明開采儲量1.323億噸,預測資源量為133.62億噸,并確定鉀鹽礦類型為光鹵石礦,首采區光鹵石礦開采儲量為0.996億噸,氯化鉀平均品位為15.1%。目前有10家外資企業在該國進行勘探與開采,其中9家來自中國。老撾的局勢相對穩定,投資環境良好,一旦未來中國老撾鐵路建成,就意味著中老兩國為便捷的陸路運輸通道已經搭建完成,老撾也將成為中國在海外的鉀肥供給基地。有望破解國內鉀鹽困境農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國內糧食總產量已連續十年增長,據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截2015年底,中國糧食總產量已達到12428.7億斤,與2014年同比增加2.4%。但產量增加的背后,卻是無法忽視的耕地肥力下降風險。目前中國耕地基礎地力對糧食產量的貢獻率僅為50%左右,主要原因是施肥不足及比例不合理引起的土壤板結化嚴重,只有通過使用化肥提高耕地基礎地力,才能增加糧食產量,確保糧食。作為鉀肥的主要原料,鉀鹽一直是中國為緊缺的戰略性礦產資源之一。2015年鉀鹽鉀肥大會發布的信息顯示,隨著近年來國內鹽湖鉀鹽開發工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國產鉀肥的供應能力已顯著提高,自給率達到50%。即便如此,資源供需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中國鉀肥對外依存度依然保持在50%左右,每年仍需要進口約600萬—700萬噸鉀肥。

            影響全球行業格局全球鉀肥供需格局長期以來存在嚴重不對稱現象,上有超過150個消費鉀肥,但鉀鹽資源分布的高度集中,只有包括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十幾個生產鉀肥,造就了行業巨無霸的出現。

            北美鉀肥銷售聯盟(Canpotex)和白俄羅斯鉀肥聯盟(BelarusPotashCorporation,BPC)兩大聯盟控制了全球60%-70%的產能,導致鉀肥貿易的定價權一直牢牢掌握在這些寡頭壟斷組織手中。兩大聯盟制定了鉀肥貿易的游戲規則,并對不同區域市場采取不同價格來獲取超額利潤,比如同質的氯化鉀,東南亞的價格要高于印度的價格。

            2013年,烏拉爾鉀肥公司退出BPC聯盟,導致鉀肥行業出現大震蕩。其后雖然鉀肥價格下降近十年來水平,但有業內人士認為,與其說是競爭加劇,不如說是剩余的企業主動以低價格營造行業壁壘,進一步阻擊新興資本進入鉀礦開采市場。另一方面,由于過去新開發的鉀鹽礦在儲量、資源埋藏深度和采礦難度等資源稟賦方面始終無法與已存在的大型鉀礦開采企業相提并論,也只能默默接受既定的市場規則。

            但是,本次在老撾的礦區局部詳查所控制的礦體無論在資源儲量總量、采礦難度、礦體厚度還是平均品位方面,都不遜于、甚優于俄羅斯和加拿大的鉀礦資源,有可能打破東南亞甚全球市場上由幾家大型企業掌控定價的格局。亞洲鉀鹽公司此項目的負責人說:“基礎儲量超過3億噸的萬象鉀礦一方面可反哺國內市場的需求,同時滿足東南亞工農業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望使企業在未來像加鉀、俄鉀一樣,真正獲得產品定價權,并形成三足鼎力的格局?!?/p>


              1. <sub id="pieu2"><del id="pieu2"></del></sub>

              2. <thead id="pieu2"></thead><sub id="pieu2"></sub>

                1.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